美本 | 耶鲁学姐妈妈给中国家长的十条反思与建议(上篇)
2018-09-04 11:19
上篇
既讲世界观又讲方法论,因为我们首先需要明白为什么要那么做,才能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
先更新观念。前几天读了署名“莫言”《孩子的优秀,浸透着父母的汗水》的文章,我认为说得极好、极到位,问题找得很准。我们每一个人生下来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响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这种教育有言传有身教,文章认为“身教重于言传”。我深以为是,我有时候想家庭教育实际上就是研究家长和孩子如何相处的问题。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责任(通俗地讲就是家长在家里的工作)应该是:营造和谐家庭氛围,树立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良好家风,能够安静陪伴孩子心灵,与孩子平等相处对话,能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稚嫩理想,并鼓励、信任、支持孩子实现自己的理想,引导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不苛求孩子成名成家,尽力帮助孩子发现并成为最好的自己,关心孩子生活和身心健康,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和个性修养,加强自身学习和修养,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让孩子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再查摆问题。我们必须找到问题的真相。有识之士认为,我们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虽然不乏好家长,但我们痛心地看到,随处可见的是到处给孩子寻找教学资源(只要别人用了说好,不管是否适合自家孩子,也不管自家孩子是否需要)、愿意给孩子花钱读各种培训班或者全职陪伴孩子读书的“老师家长”;只有高高在上的板起面孔训斥孩子的“领导家长”(所谓“虎妈狼爸”),唯独缺乏和蔼可亲接地气的爸爸妈妈。
做父母其实没有那么复杂,我们不需要天天在家里做“大数据分析”的文章,做父母只要内心美好善良就可以了。现代中国的爸爸妈妈们工作忙、应酬忙,我们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严重“缺位”。孩子成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高分低能、不能独立面对困难、厌倦学习、逃学、心理压力大、课余活动单调,沉湎于网络游戏等等。我认识的一些所谓“好学生”,他们心理上也同样不能完全脱离父母,究其原因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许多应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都由家长代替做了,以至于孩子长大以后,他们做任何决定包括专业选择、工作去向、恋爱生子、与单位领导及同事的沟通等等都要在强势父母的指导下完成,甚至包办代替,父母也乐此不疲。于是,孩子们的人生实际上像木偶一样被操控在父母手中。出现这种现象难道完全归咎于“应试教育”?难道不是因为家庭教育中家长的错位带来的后果吗?家庭治疗及儿童治疗大师萨提亚曾说,“孩子没有问题。如果孩子有问题,那一定是父母的问题”。我认为解决问题的钥匙正掌握在各位家长自己的手中!家长首先需要解决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没有正确的观念作为引导,你做得越多错得也越多,所谓“背道而驰”。如果家长错位,干了老师应该干的活,老师干活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差,而家长的活没人干也没有人可以替代你干,于是就“缺位”了,社会不能有序地良性循环。因此,社会呼唤中国家长回归,从而推动教育理性回归。
提出解决办法。当前在中国谈家庭教育,我的经验是,不能离开现有教育体制设置和国情的实际情况,应试教育依然是中国教育资源的主体,机构设置庞大而强大,任何其他的民办贵族学校(双语学校)、培训机构目前都无法在师资、教学资源特别是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安全性的保障上与之抗衡,而且花费最小,要善于利用国家投入的这些资源,提高孩子学术能力。试图游离于本国教育体制外为孩子谋求更好海外教育资源的,恐怕所花费的精力和财力都不是大多数的、一般普通家庭能够承受得起的。因此当前大多数的家长只有立足于体制,了解体制,适应体制,扬长避短,整合国内教育资源,有效发挥家庭教育和本国民办培训机构的辅助作用,取长补短,真正帮助自己的孩子成为有用之才,长此以往,既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大量普通劳动者、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也能培养出与世界各国一流人才比肩的优秀人才,他们平等地、共同为国家尽责,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应试教育的弊端谁都可以例举一二,这些由教育家们去剖析。当我们作为个体,相对于体制我们是弱小的一方,因此需要了解体制,适应体制,而不是抱怨;当我们有了了解并渐渐能够发现体制中存在对我们个体不利的地方,这时候我们可以尝试做自我调整和局部改造,以弥补体制的不足。其实任何一个体制都不会是完美的,都有其不足,只要家庭教育的方法得当,相同条件下无论中美教育体制应该都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最近看到一篇报道哈佛华裔孩子成长的经历,所介绍的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方法也是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认为“做人比求知更重要”,教育的目的是如何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我们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发现,不同教育体制下用相同家庭教育方法,这个孩子的成长结果和我女儿本质上几乎是相同的。我的孩子一直是应试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她大学之前的所有课业都是在国内长沙的学校完成的。高中阶段则一边在长沙雅礼中学理科实验班读国内高中理科课程,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在长沙民办培训机构学习美国SAT考试的全课程,参加了美国托福、SAT1、SAT2、AP美国历史、AP美国政府与政治两门课程的考试。其中AP两门课程的考试由于在长沙找不到这样的老师,她向学校请了两个月假在家自学,获得满分5分的好成绩。
大学三年来,在世界高手云集的耶鲁大学,她完全独立自主地生活和学习,和世界各地的同学相处融洽,各科学术测评都是A或A-,精通掌握了中文、英语、拉丁语、希腊语、德语、日语等六门语言,每学年阅读的书籍在80本左右,大学二年级一篇英文论文在学校获奖,参加学校哲学辩论社团,社团主席曾经评价她的演讲是社团最好的之一,担任过社团财政部长和学校中文刊物《足迹》的主编,大学的每年暑假都自行安排出国学习活动,选课、申请、签证、行程、机票、住宿都是自己在美国搞定,平时做人平和淡定低调守信。等等。她拒绝一切商业炒作,她说目前还需要积累,没有“出名的资格”,现在也一样会拒绝有些培训机构的高讲课费邀请,而在今年暑假她却针对提高中国学生阅读实力不够、借鉴耶鲁大学本科课堂模式,开设了高难度的阅读讨论课程,但只收取应得的课时费。
在她三年前考上耶鲁大学时,雅礼中学专门为她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出于对学校的感恩之心她去参加了这一次活动,那次她的讲座都是用一系列名人名言和雅礼学子分享。她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自己很喜欢阅读,总是要通过阅读来充实自己和完善自己”;在问到“秘诀”时,她认为智商和天赋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对待学习的态度和热情,自己并不是为了考试去学习,而是为了充实自己,让自己学到更多的知识;并认为大学只是人生阶段的一个转折点,并不是考入某所著名大学就代表可以松懈了;未来希望做一个“有趣的人”。
在美国读大学与在国内读大学有所不同,大一、大二是通识教育阶段,每个学期需要学生自己选择课程,大三要确定专业。专业和课程都是孩子自己选择的,去年,她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历史专业,至于今后做什么工作,她早就对我说过,“妈妈千万不要干预!”。孩子曾对我说,耶鲁校园里各种非常优秀的“二代”,他们的自身条件非常优越,学习还非常努力,特别是学校的教授们,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值得效仿和学习。也正因为她身处这样优秀的环境和谦虚好学的态度,她每年回家我都能欣喜地看到孩子在学术、个人修养、品德、生活自理能力、外表气质等各方面的不断进步。在这个教育方法下的孩子也并没有去做“分数至上”的学习,而是注重充实自身的学习。她小学的班主任也曾经对我说孩子偏科,说孩子“酷爱文学数学不咋地”,所谓“不咋地”是指没有高分。我告诉班主任,“没关系,不要太看重分数,她数学以后会好的,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她独立思考的能力”。小学阶段的数学题对于上过大学的家长来说都能搞定,这个期间在你的帮助下,孩子数学分数高,初中、高中你就傻眼了,根本帮助不了,孩子习惯了你的帮助,而你没有在他关键的时候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丢了你这根拐杖他的成绩自然滑坡,所以为什么有些孩子小学成绩特别好,进了初中高中成绩滑坡很失落,家长埋怨孩子,殊不知问题出在自己身上。
一般来说,家长多出于感性表扬或者批评孩子,而我会用感性爱孩子,用理性和专业的眼光看待孩子,不谈对于孩子的“主观感受”,即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要轻易给成长过程中的孩子下结论,特别是负面的结论,这就是所谓“主观感受”。如果你需要给一个人做评判,你需要掌握科学的评判体系架构,否则不轻易主观评价任何一个你周围的人,更不能轻易下结论。作为一个母亲、妻子,父亲、老公等家庭成员之间要懂得彼此既亲密又有边界,不要终身做彼此的“差评师”,要互相鼓励和肯定。衡量一个教育方法是否对孩子起作用,不是听“别人”怎么“评价”孩子,不要在乎别人说什么,而是必须了解孩子的所作所为是否既有利于社会又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快乐,这点才重要。我希望在自己致力于家庭教育活动时,能帮助到那些能够帮助到的家长,但不打扰孩子安静地成长和学习,尊重她的要求。
上一篇:暂无
下一篇:申请故事 | 耶鲁学姐妈妈给中国家长的十条反思与建议(下篇)